一些重要的术语解释
同比和环比
增长速度是反映经济社会某一领域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指标,而同比和环比是反映增长速度最基础、最核心的指标,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指标。在统计中,同比和环比通常是同比变化率和环比变化率的简称,用于表示某一事物在对比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同比是以上年同期为基期相比较,即本期某一时间段(点)与上年某一时间段(点)相比,可以理解为今年第n月与去年第n月的比较。同比增长率是指本期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计算公式为: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同期数)/同期数×100%。例如,某公司2022年上半年利润3000万元,为本期数,上年同期数是2021年上半年的利润2000万元,同比增长率为(3000-2000)/2000×100%=50%,即某公司2022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50%。
环比是与上一个相邻统计周期相比较,表明统计指标逐期的发展变化,可以理解为第n月与第n-1月的比较。环比增长率是指本期和上期相比较的增长率,计算公式为: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例如,某公司2022年6月份营业收入额为100万元,为本期数,上期数是2022年5月份营业额80万元,环比增长率为(100-80)/80×100%=25%,即某公司2022年6月份营业额环比增长25%。
环比侧重反映数据的短期变化。用环比增长速度反映指标变化时,时效性强,比较灵敏。比如,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环比涨跌幅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短期内物价变化的方向(上升或下降)。环比的不足之处是,对一些随着季节变化而波动的指标,将当期的数据直接与上期相比时,容易受到季节因素的干扰,使得用其反映的增长速度波动往往较大。比如,由于“双十一”促销影响,11月份网上零售额相比10月份增加较多,而12月份网上零售额相比11月份会减少较多,相应地,11月份的环比增长速度会比较高,而12月份的环比增长速度就可能是负的,但这并不能说明网上零售额发生了趋势性变化。所以进行环比计算之前一般需要先把经济指标变动中的季节性因素剔除掉,即进行季节调整后,再计算环比增长速度。
同比相对于环比,侧重反映长期趋势,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季节性波动的影响。比如,同样是“双十一”促销,使用同比增长速度,10月、11月、12月的网上零售额增速波动不会像环比波动那样大,主要由于上年与今年11月“双十一”促销因素均存在。但另一方面,同比增长速度的缺点是易于受基期因素影响,比如,上年基期受灾害影响,数据波动大,而今年同期未受灾害影响,则同比增长速度会表现出波动变化。
总之,同比和环比所反映的虽然都是变化速度,但由于对比基期不同,反映的内涵不同。一般来说,环比可以与环比相比较,而不能拿同比与环比相比较。但是,对于同一个领域,当既要考虑历史发展趋势,又要考虑短期变化时,则应把同比与环比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分析。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划分,分别代表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产业。
- 定义: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从事农、林、牧、渔等生产活动的产业。
- 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 特点:以获取自然资源为基础,产品多为初级产品。
第二产业主要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等,这些产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制成品。
- 定义:对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制成品或进行能源生产的产业。
- 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
- 特点: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三产业则包括除第一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主要提供各种服务,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教育、医疗等。
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
本为投资概念,在经济学中,也可以用于描述其他指标的变化,如通胀上行风险、就业下行风险。
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是从两个相反的角度来衡量投资的不确定性(即风险)。
-
下行风险:指的是投资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坏的不确定性)。这是传统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风险。
-
上行风险:指的是投资表现远超预期的可能性(好的不确定性)。它衡量的是你可能会“错过”的潜在超额收益。
方面 | 下行风险 | 上行风险 |
---|---|---|
关注点 | 亏损的可能性(不好的结果) | 超越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好的结果) |
核心问题 | “我可能会亏多少?” | “我可能会错过多少?” |
传统视角 | 这是需要避免和管理的“真正的风险” | 这常被视为“机会”而非风险 |
现代视角 | 是风险的一个方面 | 是风险的另一面,代表潜在机会成本 |
投资者偏好 | 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希望规避 | 因人而异:保守者规避,进取者追求 |
在经济学指标中,通胀上行风险指的是,未来通货膨胀率高于当前预期水平(或政策目标水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
当前经济面临显著的通胀上行风险则表示:专家们非常担心,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未来的通货膨胀情况可能会比现在大家预估的更加严峻,这将迫使央行采取更严厉的手段来应对。比如加息,收紧货币政策。
术语 | 含义 | 关注点 | 通常对应的政策倾向 |
---|---|---|---|
通胀上行风险 | 通胀率高于预期的可能性 | “通胀会不会失控?会不会比想的更糟?” | 鹰派(倾向于加息、收紧货币) |
通胀下行风险 | 通胀率低于预期的可能性 | “经济会不会太冷?会不会陷入通缩?” | 鸽派(倾向于降息、刺激经济) |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一个营业周期内(通常为一年)可以转换为现金或被消耗的资产。具体包括:
-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 应收账款: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存货:企业为了销售或生产而储备的物资,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等。
- 短期投资:指企业购入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购买国债等。
- 其他应收款:包括预付款项和其他应收款项等。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具体包括:
- 固定资产:企业长期使用并持有的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 长期投资:企业长期持有的投资,如股权投资等,通常持有时间超过一年。
- 无形资产:企业拥有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如专利、商标、版权等。
- 在建工程:正在建设中的固定资产,尚未投入使用的部分。
- 长期待摊费用: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尚未在当期费用中摊销的费用。
版权声明: 如无特别声明,本文版权归 赛狗屁的技术空间 | 游戏 WEB 金融 所有,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进行授权)
本文标题:《 经济学统计学术语总结(持续更新中) 》
本文链接:https://saigoupi.github.io/%E6%8A%95%E8%B5%84/invest-economic-terms.html
本文最后一次更新为 天前,文章中的某些内容可能已过时!